18种禁用app大全;手机app
在中国,互联网管理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旨在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对于移动应用程序(APP)的管理,相关部门会根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用进行规范或下架。以下是一些可能被禁止或需谨慎使用的APP类型,建议用户提高安全意识并遵守法律规定:
一、违法违规信息类APP
1. 传播内容
任何涉及、低俗内容的APP均属于违法行为,国家严厉打击此类平台。
2. 、类非法应用
未经国家批准的线上、非法APP,可能涉及诈骗和洗钱风险。
3. 违规VPN或工具
未获备案的跨境联网工具,擅自访问被屏蔽的境外网站可能违反法律法规。
二、存在安全隐患的APP
4. 恶意软件或间谍程序
部分APP可能隐藏病毒、木马,窃取用户隐私(如通讯录、照片、位置等)。
5. 过度索取权限的应用
非必要情况下要求获取摄像头、麦克风、短信等权限的APP,需警惕隐私泄露。
6. 仿冒官方应用
假冒银行、、电商平台等的钓鱼APP,可能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密码,造成财产损失。
三、未合规的境外服务类APP
7. 未经备案的境外社交平台
部分境外社交、音视频类APP可能因不符合国内监管要求而无法正常服务。
8. 非法新闻资讯平台
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境外新闻APP,可能传播不实信息。
四、其他高风险类型
9.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中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及相关APP,谨防投资诈骗。
10. 传销或资金盘类应用
以“拉人头”“高额返利”为噱头的APP,可能涉嫌非法传销。
11. 侵权盗版资源应用
提供盗版影视、书籍、音乐下载的APP,侵犯知识产权。
12. 未经审核的AI工具
部分生成虚假信息、伪造内容的AI应用可能被限制。
用户注意事项
1. 遵守法律法规
不下载、不传播违法APP,拒绝参与任何违法违规网络活动。
2. 通过官方渠道下载应用
优先选择手机应用商店(如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商店等),避免安装来路不明的APP。
3. 关注官方通报
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会定期公布违规APP名单,可参考此类信息规避风险。
4. 家长监护责任
为未成年人启用“青少年模式”,限制其接触不适宜内容。
如果您发现违规APP,可通过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网址:)或工信部反诈专班等渠道进行举报。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